相关文章

复盘:阿里巴巴的三重修复

物流指闻   |   来源: 巨潮WAVE   |   2023-05-22   |   2 0

阿里的变革不会是一时的,而将是时时的。

来源/巨潮WAVE(ID:WAVE-BIZ)

作者/董二千

编辑/杨旭然

2022年底,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内部信中给新年定下的关键字是“进”。

进入到2023年,外界即便早有准备,对于阿里巴巴“进”的想象,也仍显得相当有限:这个规模庞大的巨无霸企业,正以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变得进击。

自3月底启动被称为“24年以来最大组织变革”之后,阿里又透露了这场改革的推进进度:

云智能集团将从阿里巴巴集团完全分拆独立走向上市;

菜鸟、盒马启动上市计划;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启动外部融资;

六大业务集团正式成立董事会。

正如张勇在3月底说的那样:“未来,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成熟一个,上市一个。”他的计划正以超出想象的速度推进。

微信图片_20230522214714.jpg

阿里“惊天巨变”的组织变革计划

阿里在告别“旧阿里”之后,再造“新阿里”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从一个阿里巴巴到一群阿里巴巴”的图景,也正变得更加清晰。

这也是阿里在如今群敌环绕的竞争态势中,又一次坚定乃至于激烈地拥抱变革。就像马云早年说过的那样,阿里的变革不会是一时的,而将是时时的:

“每次变革都会带来阵痛,有些甚至是撕心裂肺的。我和大家一样讨厌频繁的变革,但今天不变明天会更痛,世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以我很抱歉地告诉大家:阿里的变革不会是一时的,而将是时时的。”


01

业绩修复

组织变革后的首月,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GMV同比增速便实现转正。

2020年10月,张勇在阿里组织部大会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组织越来越大,如何保证敏捷性,保证嗅觉,保证反应速度?”

阿里如今正在用一场进击的变革交出答案——“让组织变敏捷,让决策链路变短,让响应变快。”为此,张勇特别强调了创业心态,他在内部信中直言,“希望每一位阿里人回归创业者状态再出发”。

这在公司内部也有过一些征兆。早在两年前,阿里就推行了多元治理结构下的经营责任制。简而言之,每个业务按照自己独立的经营策略跑起来,自己决策,自己承担责任,而不是“缺资源,问集团要,做市场决策,听集团的。”

作为一家成立24年,拥有20余万员工的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机制僵化是难以避免的问题。“1+6+N”变革后,各业务集团、业务公司将独自面对市场,员工也会更理解“为自己而战”的含义。

微信图片_20230522214716.png

国际业务是阿里发展重要的增量空间

一些细节也印证了这一点。据媒体报道,阿里已经限期关闭内部跨业务部门的转岗通道,从8月1日起,业务集团、公司转岗不再跟阿里集团打通,转进转出都需要离职再入职,一切都朝着各业务集团、公司更加独立的状态演进。

而让各业务独立面对资本市场,相当于是在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又跨出了一大步。独立融资或独立上市对高管和员工们的“加持”,会成为各业务线最有效的激励手段。

新一季的业绩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2023年一季度,阿里实现营业收入2082亿元,同比增长2%,经调整EBITA(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下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0%至252.8亿元。

以核心商业为例,2022年四季度,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 GMV同比中单位数下降,阿里将其归因于消费需求的降低和竞争持续。而在组织变革后的首月,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GMV同比增速便实现转正。

淘天集团CEO戴珊也在财报会议上表示,“将以3年为一个经营周期,围绕用户为先、生态繁荣、科技驱动三大战略进行坚定且持续的大力度投入,获取用户的持续增长。”

若从一季度业绩观之,阿里2023年利润的高增长已是可以预期的结果,调整完毕后的阿里有机会迎来业务的强复苏周期。


02

估值修复

资本市场对于其各业务的价值没有全面的了解。

除了可预期的业绩复苏外,伴随着多业务启动融资上市,阿里的整体估值将迅速增长,相当于正在完成一次外力推动的估值修复。

阿里高层实际上对于阿里的市值早有不满。2020年,时任阿里巴巴集团CFO武卫在投资者日上强调过:

“根据分类加总估值法,市场对阿里巴巴集团总体业务中的诸多业务板块并未赋予应有的价值,无论是核心商业中的新业务,还是云计算,以及在被投资公司中的股份价值,这些并没有计入阿里当前应有的市值内。”

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子业务在财报中披露的信息并不全面,因而资本市场对于其各业务的价值没有全面的了解。

在阿里云、菜鸟等业务线独立上市后,就会有面向外界的、更全面、更深度的信息披露。而当投资者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后,各独立业务的估值显然会变得更加公允。

具体而言,仅计算阿里中国商业部分的估值,该业务利润近几年基本保持在1600亿元以上,假使以平台电商行业极低的10倍市盈率(京东约20倍,拼多多约18倍)测算,也应有2280亿美元的估值,这甚至已经超过阿里当下的市值(2230亿美元)。

华尔街分析师Stephen Frampton同样指出,当前阿里的估值意味着,除中国商业外的业务部门被忽略了。而市场针对阿里国际数字商业、菜鸟、盒马的估值,以及潜在的上市的讨论,都表明阿里巴巴大多数业务部门并非“一文不值”。若将这些业务估值计入公司整体估值,得出的公司价值几乎是目前价格的三倍。

这意味着阿里仍有着极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要知道,市值不仅是企业投资价值的体现,更是集中体现企业综合素质或价值的一张“晴雨表”。市值的大小其实能反映企业所有的信息:盈利能力、成长潜力、行业地位、管理水平、团队素质能力和品牌形象等等。

如果说企业的价值创造是其市值表现的发动机,那么阿里无疑拥有一台马力强劲的巨型发动机。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这台发动机并没有向外输出足够的动力。

在资本市场中,更高的估值和市值意味着更强的融资能力。估值修复后,阿里可以在资本市场中进一步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反过来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尤其在当前行业的高强度竞争环境中,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03

未来修复

通过内部生产关系的改革,来促进公司整体生产力的发展。

阿里内部将张勇形容为“在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且是把拖拉机换成了波音747。”

当下,互联网行业的竞争逻辑已经生变,大家拼的不再是谁的发展更快,而是谁的发展质量更高。与此匹配的是,企业的组织阵型也必须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而这种通过内部生产关系的改革来促进公司整体生产力发展的模式,本就是阿里十分擅长的。

2011年6月,阿里将淘宝网一拆为三,淘宝网、淘宝商城(天猫前身)和一淘网。在拆分前,淘宝上活跃的基本都是个人卖家,淘宝商城独立后,品牌卖家的数量飞速增长,成为阿里电商系统的一大招牌。

12年前的分拆,培育出了天猫这一巨无霸,而12年后的今天,阿里的步伐迈得更大。阿里云智能、菜鸟、盒马的独立上市,对于他们的业务发展来说,都仅仅是个开始。

在近期的财报会议上,张勇向外界解释了业务分拆战术的出发点:“如果一个业务具备这四个方面能力——明确的目标市场、明确的客户群体、明确的业务模式和明确的核心能力,可以形成自身闭环,那我认为它可以更独立地走向市场。”

显然,这也是张勇给到各业务线负责人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30522214718.jpg

菜鸟网络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化物流企业

类似的情况其实在2015年出现过。当时世界刚刚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久,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宣布调整其组织架构,成立了母公司Alphabet。

重组后,Google是Alphabet最大的全资子公司,包含了搜索、广告等核心互联网业务。此外,Alphabet旗下还拥有Waymo(自动驾驶业务)、Verily(生物科技业务)、Deedmind(人工智能)、Nest(智能家居)等独立子公司。

与如今阿里类似的是,这些子公司同样相对独立运作,其年度计划由分管CEO及团队制定。

拉里•佩奇当时判断,这样的安排可以“提高核心主业的专注度,同时为高风险投资项目提供更强的独立性和透明度。”现在看来,这个重组动作确实稳健了Alphabet的主营业务,同时也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创新业务探索的要求,如Waymo已成为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公司,Deepmind、Nest等子公司也在此后名声鹊起。

对于如今的阿里来说,菜鸟、云智能等独立业务比Alphabet旗下的大多数子公司业务规模、发展空间都要更大。至于这些公司后期是否能够顺利发展,不仅要看业务团队能不能打,同时也要看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对于大企业的创新求变,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


04

写在最后

电商是互联网竞争中红海之中的红海,阿里之外,京东、拼多多和快手抖音小红书们其实从来没有松懈过。

国内,京东上线百亿补贴,重新拾起价格战的武器;海外,拼多多旗下的Temu势头强劲,战火已然蔓延;抖音、快手等新对手也在大举进军电商领域,以超低价和直播为武器攻城伐寨。

长期以来,阿里保持着老大的位置,一方面能够用各个产品线去狙击各家对手,另一方面,也被对手进行了毫米级的分析研究。对手们面对阿里,几乎所有的竞争策略都是“针对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其至今屹立不倒,已是难得。持续的竞争最终引发行业骤变,阿里体内暗涌的创业基因,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迸发了出来。

分而治之和估值修复只是表象,巨变背后实际上是阿里面对新环境的“二次创业”。张勇在以阿里云智能董事长兼CEO身份发出的一封内部信中,将此次分拆称为“阿里云面向未来二次创业的全新开始”,并称“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

也许,这就是阿里的创业基因之所在。

来源/巨潮WAVE(ID:WAVE-BIZ)

作者/董二千

编辑/杨旭然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2

2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物流指闻微信公众平台
更多深度策划、最新资讯、行业报告、现场视频,欢迎在微信中搜索“物流指闻”,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将行业收录指尖。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

汉森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208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