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复盘: 2023年电商十大事件

物流指闻   |   来源: 零售圈   |   2024-02-08   |   5 0

流量获取难度升级,复盘2023年各大电商平台的阵痛与变革。

来源/零售圈(ID:retailsphere)

2023年,于电商赛道而言,是充满着变动及不确定性的一年。前有巨头纷纷冲刺“低价”,后有新兴者主动内卷,无论是谁,都不得不主动变革以应对外部冲击。

过去一年,头部企业频频发生人事变动,阿里CEO张勇卸任,京东CEO由许冉接替,各大电商企业团队内部的换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而曾经被视为下沉代表的拼多多,其市值超越阿里、京东,让整个赛道为之一震;除此之外,折扣化变革贯穿整个2023年,消费者、商家、平台之间的纠葛也愈加深入。

随着流量获取难度逐渐升级,各大电商平台也不得不向内思索如何破局。基于此,《零售圈》整理2023年电商赛道十大事件,希望能够将过去一年的阵痛与变革呈现在众人面前。

01

张勇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

微信图片_20240208224259.jpg

阿里作为电商头部企业,其人事变动备受行业关注。2023年9月10日,经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同意,张勇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零售圈》获悉,6月20日,张勇曾发布全员信,宣布阿里1+6+N的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型,各业务集团董事会已开始运行,多个业务的上市和融资计划也已开展,控股集团将主要承担创新孵化大本营角色,整个阿里巴巴正以全新姿态奔向未来。同时,张勇宣布,阿里云智能集团完全分拆已经启动,正处于向上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必须全身心投入。为适应未来发展规范和要求,其个人不宜再同时担任两家公司董事长与CEO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张勇在阿里的第十六年。2007年,张勇正式加盟阿里,成为淘宝首席财务官;随后出任淘宝首席运营官兼淘宝商城总经理,推动淘宝在2009年实现首次盈利;2015年,张勇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2019年出任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2022年年底,张勇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直接分管钉钉。马云曾经在公开信中写道,“(张勇)自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以来,展现出了卓越的商业才华和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连续13季度实现阿里巴巴业绩健康持续增长。”

张勇卸任后,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此次人事变动意味着在未来,阿里控股集团将成为面向未来的创新孵化器,探索、发现、孵化、培育更多创新业务,重构公司发展形态和想象力空间。

12月20日,阿里巴巴再度宣布,阿里巴巴集团CEO、淘天集团董事长吴泳铭兼任淘天集团CEO。自此,吴泳铭将同时担任阿里巴巴集团和淘天集团、阿里云智能集团三项CEO职务,淘天集团原CEO戴珊将协助筹建阿里巴巴集团资产管理公司。此举将有助于以技术创新引领淘天变革,确保集团聚焦核心战略电商和云,形成统一指挥和高强度持续投入。

对于行进至此的阿里而言,启用更加年轻的管理团队,开启新一轮变革,将促使阿里加速完成蜕变。

02

徐雷卸任京东CEO许冉接替

微信图片_20240208224300.jpg

京东今年以来变动频频,包括人事调整、业务布局、核心战略等等。2023年5月11日,京东集团对外宣布,京东集团CEO徐雷先生因个人原因提出退休申请,经过董事会批准,集团表示尊重且同意徐雷先生的退休申请,然而,此时距离徐雷出任京东CEO仅仅过去一年时间。徐雷退休后,京东集团CFO许冉升任为CEO,负责集团业务日常运营和发展,其业务规划直接向京东集团董事会及主席刘强东汇报。

徐雷加入京东已有十余年,先后在京东商城、CMO体系、京东零售、京东集团等多个重要岗位任职且取得优秀成绩,其对京东的影响不容小觑。退休后,徐雷将会继续作为京东集团顾问委员会首任理事长,参与京东集团战略、组织、业务方面重要管理和项目工作,继续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做出个人贡献。

京东官方曾评价徐雷先生:徐雷帮助公司搭建了大市场营销体系、移动端产品研发体系和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平台运营体系,培养出了多支敢打硬仗、迎难而上的优秀团队,并为京东品牌的建设和塑造、向移动端转型的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

此次新上任的许冉于2018年7月入职京东,出任京东零售首席财务官,先后兼任集团财务和集团税务部门负责人。2020年6月,许冉出任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就任期间带领团队曾完成了达达、德邦、中国物流地产等上市公司的并购及京东科技的业务重组。同时,许冉还推动主导了京东集团香港二次上市,京东健康、京东物流和京东仓储设施公募REITs的分拆上市,京东工业、京东产发的一级市场融资等交易。

京东表示,许冉在财务、投融资、公司治理等领域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其本人具备极高的行业影响力和优秀的国际视野,此次升任,有望帮助京东持续推进成本效率战略。

03

双11的“低价”年,全面“折扣化”

2023年,“低价”这一关键词席卷了整个赛道。以双十一为切入口则可以清楚地看清整个脉络变化。《零售圈》了解到,从2017年至2022年,近六年全网“双十一”销售额逐年递增,但从2019年至2022年的同比增长率却呈现出下降后缓增的特点,这一现状到2023年尤甚。对比前几年的疯狂景象,近年来的消费者变得愈加理性,一方面是由于各大电商平台层出不穷推出的各类购物节造成了一定的审美疲劳,让用户对“双11”热情有所消减,另一方面,经济虽然处于复苏中,但人们对于支出更加审慎,消费也更加精打细算。

基于此,电商平台在2023年开启了花式低价比拼。10月18日,快手商城率先开启“双11”购物狂欢,随后拼多多、抖音、京东和淘宝平台陆续加入。特别的是,今年大促期间淘天集团还首次强调了“全网最低价”概念,并将其设定为核心目标。而京东此次“双11”流量扶持也更加重视商品价格和商家服务,拥有低价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商家将获得更多曝光机会,同时,针对用户提出“真便宜”口号,试图以低价抢占用户心智。拼多多自然不必多说,低价一直是其奉行的核心理念。

除老玩家之外,抖音、快手和小红书作为电商领域新势力也开启了新一轮比拼,他们的“双11”启动时间甚至比老牌电商平台要更早,且多数将“最低价”作为大促目标。由此可见,2023年的“双11”,“低价”和“全面折扣化”成为各大电商平台争夺流量和利益的杀手锏。

在《零售圈》看来,“低价”并非单纯打价格战,围绕这一关键词,需要考量消费者、商家、平台三方如何达成共赢局面。在今年的双十一期间,不少商家认为过度无序的低价策略,让其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多数陷入了赔本赚吆喝的局面之中,为了获取一定的平衡,商家只能在低价基础上降低品质,如此一来,消费者的权益也遭受到了影响。因此,这一现状为电商平台带来了新的考验,未来平台能否围绕供给、生态、资源等多方进行统筹,实现多方共赢,还需要进行深度思考。而当双十一进入第十五个年头,未来还有哪些新的玩法也是平台需要多加探索的。

04

拼多多市值反超阿里

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成为了今年电商平台不得不提的重要事件之一。毕竟,超越龙头不是一件易事。11月29日,拼多多发布堪称“炸裂”的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拼多多收入688.4亿元,同比增长93.9%,净利润率22.6%,创下历史新高,远超市场预期,财报公布后拼多多公司股价当天大涨18%,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巴巴,成为在美中概股中的市值第一股。

对此,有阿里员工在内网发帖“那个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随后,马云回帖点赞拼多多,称祝贺拼多多过去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并表示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与此同时,马云称,“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回顾拼多多自2015年成立以来的增长路径,其能够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更多源于平台自身的“接地气”。尽管这样的理念一开始不被业内所看重,但随着用户消费结构的改变,低价的策略反而成了拼多多崛起的重要利器。

除了围绕“低价”、“百亿补贴”等关键词,拼多多在跨境电商层面的较早布局也促使其快速“翻身”。2022年9月,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Temu在美国登陆,这一平台采取和国内初期类似的策略,通过大量低价商品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用户,一举成为美国电商头部亚马逊最大竞争对手。截至目前,Temu已经在48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包括欧洲、中东、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并被视为全球电商最具颠覆性的力量之一。依托于已经建立的供应链优势,拼多多得以抓住这波出海热潮,将更具质价比的产品提供至全球消费者面前。

放眼未来,复苏缓慢或将成为常态,这也意味着以性价比著称的拼多多仍然拥有较大上升空间及发展潜力。至于阿里、京东,摆在面前的增长焦虑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其业务足够多元且成熟度较高,但在整体大盘缓慢增长的趋势下,如何找到持续上升的动能成为了新的难题。

05

永辉回应京东收购事件

微信图片_20240208224302.png

京东与永辉之间的纠葛或许仍将继续。8月1日,有相关媒体报道,京东正与永辉超市接洽收购事宜,双方进行了至少一轮初步沟通,暂未达成一致。该报道称,目前京东倾向于全资收购,且表现得较为强势,目的是得到永辉超市的实际控制权。而永辉创始人兼董事长张轩松更倾向于接受京东的纯财务投资,以保住公司独立运营的自主权。

针对这一传闻,京东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目前没有这个意向”。受消息影响,永辉超市股价一度拉升涨8%,创阶段新高。随后,永辉超市发布澄清公告称,不存在上述事宜、也不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

京东超市与永辉超市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8年前。2015年8月,京东以43亿元入股永辉超市,持有永辉超市10%的股权,双方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加强在供应链管理、O2O领域的合作。2016年,京东出资43.1亿元,通过两家子公司合计持股10%,2018年5月增持1.43%,合计持股11.43%;2020年又进行四次增持,合计持股12.77%。在连续获得京东投资后,永辉迅速扩张,门店数量由2015年的394家到2020年年底突破1000家,正式迈入“千店时代”。2022年618,京东宣布与永辉超市达成深度合作,基于京东自营小时购等优势渠道,在零售数字化升级、用户精细化运营等方面,共同发力同城零售业务。

不只永辉,京东还曾多次收购零售企业以夯实自身版图,2021年6月,京东全面收购北京华冠商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后者为一家以连锁购物中心和连锁超市为主营业态的商业企业,成。与此同时,京东积极发展自身零售业务。2016年成立生鲜事业部,2018年上线前置仓模式,旗下首家线下生鲜超市7FRESH也在以“店仓一体化”的模式全面推进。然而,电商和线下两大渠道并非同一运营逻辑,京东的零售之梦并不如之前设想的进展顺利。2022年6月,京喜拼拼解散并入京东零售。七鲜关闭西安、长沙、武汉等地门店,进行战线收缩。

进入2023年,京东迎来新20年周期,高层变动、组织架构调整、重启前置仓、开放第三方供货等动作彰显出京东变革的强烈决心。与此同时低调上线京东买菜频道,在此之前还申请注册“京东买菜”商标,结合以上一系列动作,京东对构建更庞大零售版图的意图更加明显。在《零售圈》看来,尽管此事最终未有定论,但将拥有庞大线下门店及深耕多年供应链的永辉收入囊中,或将有望助推京东开启新一轮向上周期。

06

小红书押注“买手电商”

站在成立10周年的路口,小红书在商业探索上又一次迎来了新的转折。2023年9月,小红书旗下电商平台“小绿洲”“福利社”先后发布用户告别信,表示由于业务调整决定关闭两大相关平台。除此之外,《零售圈》还了解到,小红书也在积极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8月22日,小红书整合其电商业务与直播业务,组建新的交易部,成为与社区部、商业部平行的一级部门,同时小红书分别拿出500亿流量扶持买手和商家。

作为UGC内容平台,小红书一直希望打破已有的固化标签,朝着商业化方向转型迈进。2022年,小红书推出自营电商项目小绿洲,初期主营品类为护肤品、美妆、时尚家居等等,之后修改产品定位为露营、骑行、冲浪等小众或高端户外活动品牌。但小绿洲并未将行业发展红利期把握到位,鲜少出现销量破万的产品,业绩不佳或成小红书关停小绿洲的关键因素。

更早之前,福利社作为小红书官方自营电商的初步探索于2014年上线,主攻海淘购物类别,上线第一年GMV突破3亿元。然而,受限于海淘电商供应链体系不成熟等影响,福利社业务并未出现大突破,关停也是迟早之事。

回望小红书商业化路径,在某种程度上,关闭“小绿洲”“福利社”更像是一种及时止损,此后,小红书也可以将更多资源注入主站,同时助力其在新的方向上加速探索,例如此次决心押注的“买手电商”,毕竟小红书平台最不缺的就是可以挖掘出差异化商品、并把商品的点点面面讲清楚的博主。

在《零售圈》看来,利用已有的种草文化和此前搭建自营电商平台的经验,小红书或将更快速啃下电商这块硬骨头,但就目前整体市场发展形势而言,能否靠买手模式突围或许还需要等待最终验证。

07

美团买菜升级小象超市

12月1日,美团买菜在公布三季度财报数据后,紧锣密鼓宣布升级为「小象超市」。《零售圈》注意到,12月1日起,用户可通过小象超市App、美团App、小象超市微信小程序三种渠道继续使用原有美团买菜业务。升级后的「小象超市」定位从”生鲜“变为”超市“,其一,品类全面扩充;其二,即时配送服务不变,合并在一起即此前美团一直所宣扬的“万物到家”。

从此前开城杭州、更换买菜业务负责人,到11月下旬开始自主预热相关话题,再到「小象超市」火热出炉,如今的美团买菜早已不止于”买菜“,其背后更彰显着美团布局大零售的”野心“。

事实上,「小象」这一IP颇有渊源,且始终贯穿于美团零售版图之中。2017年,美团在北京望京开出第一个生鲜新零售项目「掌鱼生鲜」,运营1年之后,2018年5月,美团将其正式更名为「小象生鲜」,此后,这个憨态可掬的小象IP就成为了美团生鲜的重要元素。

那个时候,热火朝天的「小象生鲜」曾与阿里旗下盒马鲜生,京东旗下7FRESH、永辉超市旗下超级物种、苏宁旗下苏鲜生并称为新零售五极。然而,直到2018年底,「小象生鲜」仅仅开出8家门店。随后,受线下门店投资回报周期长,生鲜品类损耗高,难以管理等因素影响,「小象生鲜」难以招架,于2019年4月关闭常州和无锡等地5家门店,堪称“壮士断腕”之举。

筹措关店的同时,美团买菜于2019年3月份低调上线,10月22日,「小象生鲜」发布公告称,将于2020年10月29日起更名为“美团买菜生活超市”。美团买菜在前端刷新认知度的同时,背后的「小象」也在默默前进。《零售圈》注意到,近年来,美团陆续推出「象大厨」、「象优选」、「象划算」等多个自有品牌,涵盖日用百货等多个品类。

如今重回「小象」IP,或许是美团难以放弃生鲜零售版图、想要完成“大零售”布局的重要体现。但相比于积极深化“折扣化”改革的盒马,和着重推进低价策略及跨境电商板块的拼多多,美团的「小象」似乎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

08

东方甄选2023财年GMV破100亿

自入局电商赛道以来,东方甄选凭借独特的带货风格开创了专属于自己的电商路径。8月25日,东方甄选公布了从去年6月1日至今年5月31日的2023财年全年业绩。数据显示,东方甄选全年带货GMV达到100亿元,净利润为9.71亿元,总订单数达到1.36亿单,业绩创下历史新高。

事实上,东方甄选增长的一大动力源自自营产品的强劲发展。自2022年4月上线首款自营产品以来,东方甄选产品品类从生鲜食品拓展至果汁、咖啡、茶、床上用品等,自营产品数量超过120个,由此产生的营收超过26亿。第二大动力为多渠道布局策略。2023年7月初,东方甄选App全新上线。随后,东方甄选在被抖音官方关停自营店铺后快速启动自有直播,并于7月27日单日销售突破3000万元。除以上两大渠道外,东方甄选还于8月29日首次在淘宝进行直播。之所以要构建多渠道是为了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随着未来供应链管理能力愈加强劲,东方甄选还将结合不同渠道进行产品布局。

当时,东方甄选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俞敏洪曾表示:“经过2023财年,标志着我们首年成为一家以‘东方甄选’为名的全新自有品牌产品公司及直播电商公司。目前,东方甄选已成为销售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农业及其他产品的知名平台。”由此可见,东方甄选已将过去的教育公司这一标签逐渐甩去。

当时间进行至年末,东方甄选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批准东方甄选向母公司新东方出售教育业务,作价15亿元现金。本次交易完成后,新东方集团内部运营的各个业务将相互区分且各不相同,未来东方甄选将不再经营教育领域,而是成为一家专门的自营产品以及直播业务运营商。

但这条路似乎并不如想象中好走,12月初,因小作文事件,东方甄选遭遇成立以来的最大负面舆论风波。随后,俞敏洪通过免职CEO孙东旭、提拔董宇辉成为“高级合伙人”等一系列举措,将风波平息。然而,摆在东方甄选面前的难题是,作为一家流量型平台,如何更好地平衡主播和公司、用户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除此之外,东方甄选自营产品曾遭受质疑,未来能否保证持续稳定输出优质的产品,也是其需要下功夫的。

09

抖音超市上线

在收获了更多用户之后,抖音试图从中电商渠道拿到更多流量。1月28日,抖音在APP内悄然上线“抖音超市”。相较其他电商购物平台,抖音超市经营品类包含乳饮冲调、纸品洗衣、酒水保健、家庭清洁、个护美妆、零食糖巧、母婴宠物、粮油速食、电器百货九个大类,基本覆盖超市经营品类。

虽然抖音超市看似突然,但实际有迹可循。《零售圈》了解到,去年10月,抖音超市已率先在广州、深圳、惠州和东莞四个城市进行试点。当时这一板块内嵌于抖音商城界面,用户可以快速找到入口。同年11月3日,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抖音超市”商标,直到2023年年初正式上线相关业务。8月,抖音又推出“进口超市”新店,这也是其电商旗下一家以自营类型为主的跨境电商业务。截至目前,抖音已拥有包括美妆品类、快时尚服装、文创、超便宜小店、农产品、酒水电商,以及抖音超市和抖音进口超市在内的8条自营业务线。

《零售圈》认为,抖音之所以选择入局超市业务,是因为超市属于高频次、高周转消费品类,用户复购率较高,抖音可通过切入这一赛道提升电商变现能力。此外,线上超市业务具有较高增长空间,根据CCFA数据,我国以以线上超市为主体的即时零售市场,在未来将连续保持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由此可见,抖音押注超市业务也不无道理。

对比其他平台来看,抖音内容平台及流量获取、算法识别等层面具备先发优势,但着眼实际来看,流量池仅仅只是基础,入局零售赛道背后的供应链能力是其能否扎根于此的重要考量标准。于抖音而言,赛道内部的竞争者不在少数,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均已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壁垒,抖音能否通过差异化突破重围,还是一个未知数。

长远来看,抖音必须快速补齐自身在供应链及物流配送层面的短板,毕竟,在愈加挑剔的消费者面前,各大平台不断提升配送履约效率,半日达、小时达已经成为了电商标配,抖音势必要持续提升自身能力。

10

即时零售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微信图片_20240208224304.jpg

自2022年7月,商务部官网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即时零售”的概念以来,“即时零售”已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焦点,美团、京东、阿里乃至顺丰等巨头企业们都纷纷加快了对这一业态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2月1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里首次提及「即时零售」。文件指出,在“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中,将“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显然,在国家大力提倡和巨头企业纷纷加码下,“即时零售”已成为未来最具确定性的赛道之一。

即时零售,即通过即时物流履约能力,连接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的新型零售业态。这之中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时需求、本地供给、即时履约。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书》预测,未来几年,即时零售复合增长率将会继续保持高位,预计到2026年相关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元左右。

除了发展体量上的可观外,在政策上,2023年2月商务部还表示将开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更好惠及百姓生活。其中着重推广网订店送、即时零售等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打造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基于此,《零售圈》认为,未来几年即时零售将会有一个爆发式发展。

目前,市场上即时零售主要分为两种模式:自营模式和平台模式。自营模式,就是入局者从品牌商或供应商处采购货品,自建门店或仓库,并建立自营线上平台,负责商品的全链条管理,收入主要来自商品差价。代表性企业主要有盒马、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平台模式,即平台联手线下门店,由履约方将门店商品配送至消费者手中,收入主要来自平台服务费。代表性企业主要有美团、京东到家、饿了么等。

众所周知,零售的本质即多(商品丰富)、快(及时送达)、好(可信度高)、省(节约成本),即时零售除了速度快,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配送体验外,还有利于促进线上线下融合,让线上更好地反哺线下。目前来看,即时零售业务已从外卖扩展到商超、零售,甚至生鲜、药品等行业,《零售圈》认为即时零售未来发展趋势佳、依托实体门店的同时注重长期性,是一门能够细水长流的生意。

来源/零售圈(ID:retailsphere)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4

5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物流指闻微信公众平台
更多深度策划、最新资讯、行业报告、现场视频,欢迎在微信中搜索“物流指闻”,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将行业收录指尖。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

汉森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208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