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往新疆的快件数量近年来快速增加。刘洲 摄
2024-09-13如何让一线小哥创收?
2024-09-06顺丰已是Next Level
2024-09-06软件无法实时监控配送,秩序也不能实现最高效率,中间的隙缝,年轻人用人情、道义弥合
2024-09-02节奏感、综合性、基本盘、科技力
来源/巨头财经(ID:jutoucaijing)
主笔/脱落酸
文章架构师/毛自聪
直面抖音发动的本地入侵,美团终于扳回一局。
最新的财报大家也看到了。
新业务亏损收窄,营收和利润都有超预期增长。
2022年抖音杀入美团腹地,外界盛传抖音会进而上位。
结果证明,相比于其他平台,美团确有差异化价值。
团购到店的这块肥肉,并不好啃。
熬到抖音调整策略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盈利。
保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胜者姿态,美团又一次占据了主动。
无论是千团大战、外卖大战,还是新美大的合并、共享单车的收关之战…
团购起家,闻名外卖….过去的美团树敌无数。
现在,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核心本地商业与新业务一旦开始协同,增长齿轮便要跟着转动了。
弯腰捡钢镚,加固服务零售护城河,美团在本地生活的优势已经很难撼动。
然而,王兴却没有停止探索业务的步伐。
今年,继自动配送车业务之后,王兴直接接管了无人机、境外业务。
时下,美团的战略方向自从变为“零售+科技”战略后,即时零售和国际化探索就扛起了增长大旗。
王兴常挂嘴边的“每天前进30公里。”
美团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01
关于节奏感
那就从千团大战说起。
当年有数据统计,中国市场共烧了七十亿。
团宝网砸了5.5亿,大众点评网投了3亿~4亿,糯米网花了两个亿…
别人烧钱补贴得昏天黑地,美团却从一二线转向,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
美团坚信,大城市无法一家独大,但在三四线城市一旦打赢,后来者要想再进来,就难了。
短短半年,一切正如意料。
5000多家团购网站参与厮杀,最后仅残存1000来家。
竞争渐趋火热,对手逐渐无米可炊。
在团购网站“美团网”宣布第二轮融资的现场,王兴展示了公司的银行账户。
里面有6192.2122万美元余额,以此证明公司第二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不虚,并呼吁行业真诚一点。
在充沛的现金流加持下,美团网上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知道为什么而战是容易的,知道如何战也不算厉害,知道在什么时间战最致命。
美团千团大战中那一招绝杀,一直给外界这样的启示:
“轻易不打仗,先创造决战的条件,然后必须等到对的时机,争取首战就是决战。”
外卖大战十年,美团一开始完全是摸着饿了么过河。
这种跟随策略形成的欺骗性,一度导致对手误以为自己领先一整年。
直到2014年,美团突然招了1000个人,培训一个月,派到100个城市。
饿了么幡然醒悟,跳过培训阶段,同样往这些城市派人。
只可惜,还是慢了一步。
美团通过“千团大战”,积累了全国铺点与地推的能力。
这种快速扩张的执行力,打得饿了么措手不及。
又一年,旷日持久的千团大战逐渐偃旗息鼓,幸存者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
饿了么与美团,自此分野。
在旷日持久的对手研究行业监控中,美团顺利开启了“Food+Platform战略”布局。
从团购、外卖等高频流量平台,到票务、酒旅等板块,美团构筑起本地商业帝国。
2018年9月上市那天,美团市值超过了4000亿港元。
但美团却慢了下来。
开始聚焦核心,即餐饮外卖和到店酒旅这两架马车。
很快,美团在2020年便摘下了“亏损王”帽子。
2021年,美团市值一度超过3万亿港元。
在这之前,美团惯用一套“数据驱动的市场洞察”战术。
即使用精确数据,通过市场调研理解行业,分析竞争对手,发现自身机会,再做出决策。
2022年后,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这套逐渐打法失效。
不止美团,整个行业都试图通过战略转型和架构重组走出中年危机。
美团体会到的危机感,与流量王抖音的刺激息息相关。
抖音自2020年就开始探索本地生活,美团到2023年开始全面反击。
复刻低价,美团跟牌的速度虽然慢,但至少也赶到了。
2月,针对餐饮到店消费,上线“特价团购”板块;
7月,美团App首页为直播设置固定入口,与“特价团购”并排。
为了拉拢关键客户在平台直播,美团还自掏营销费用参与门店爆款单品的补贴。
2023年以来,美团不断增加低价供给。
比如,在拼好饭、专做外卖直播的“神抢手”等板块,上线大量低价套餐。
此外,还侧重在三线城市使出补贴大法,刺激下沉用户消费。
一如既往,这次美团也没有盲目烧钱,而是做有针对性的补贴。
地域差异化外,品类上也有所区别。
在抖音影响较大的品类,比如到店餐饮、门票以及到综品类,补贴最狠……
熬到抖音调整策略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盈利,美团一季度核心商业得到增长。
02
关于综合性
美团为了把用户留下来,主要采取了两项行动:
一个是,调整组织架构,整合到家到店业务,让前者给后者导流。
另一个是,升级美团神会员,将外卖会员福利扩展到店、酒旅等场景;
2022年的美团,将旗下业务分为“核心本地商业”和“新业务”两大块:
简单来说,赚钱的归前者,比如餐饮外卖、美团闪购、到店酒旅、交通票务等;
烧钱的放后头,比如社区团购(美团优选)、前置仓(前美团买菜现小象超市)、餐饮供应链(快驴)、打车单车充电宝等。
在餐饮外卖可预见的增速下滑之时,新业务顺势被赋予了企业第二增长曲线重任。
互联网公司计划先吸引消费者购买高频生鲜,然后逐步带动消费其他低频商品。
滴滴、京东、阿里…纷纷将精力扑在社区团购上。
2020年,受社区团购冲击,美团新业务亏损额从上一年的67亿扩大至109亿。
尽管如此,王兴仍在财报会议上大谈社区团购价值:
“这是美团五年一遇,甚至十年一遇的机会”。
在他的设想中,美团优选能为美团带来3亿-4亿新增用户,并反哺到外卖和到店业务中。
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现实相当残酷。
大公司为此交出了昂贵学费,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是为数不多的胜利者。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公司的持续亏损之上。
正如2023年的美团财报提及:优选规模增长未达预期,导致履约成本难以降低,竞争压力迫使继续补贴。
美团股价为何一度跌跌不休?新业务缺乏想象力首当其冲。
美团不得不选择接受这个市场的艰难程度。
所以,进入2024年就会看到,美团优选一直在减亏。
减少补贴、增加商品加价率,裁撤冗余岗位、提高人效….
今年3月,美团优选暂停了10个区域性分配中心…
反观小象超市(原美团买菜)却在持续扩张,今年基本覆盖长三角30多个点位。
明显的“一退一进”,为什么?
这或许与美团买菜的目标用户以及核心生态联系紧密有关。
隔日达美团优选,专注价格敏感、时效要求不高的下沉城市用户,难以导流至到店到家。
而立足一二线小象超市,模式与外卖类似,且仓店一体,容易吸引一二线顾客到店。
在今年3月发布的财报业绩会上,美团进一步明确了减少经营亏损的目标。
王兴甚至强调,“如果一个新业务无法成为有价值的资产,会对策略及时作出调整。”
这种调整也包括组织架构。
今年以来美团已经进行了4次组织调整。
其中,最大的改变是,美团合并了多个事业群和平台,由王莆中负责。
而王兴换舵海外市场与无人机及自动配送车研发。
他说:“新科技能够将即时配送和在线食杂零售业务的渗透率提高2倍、3倍甚至10倍。”
自动车、无人机属于 “科技” 战略。
出境业务方面,香港作为国际化首站。
2023年5月在香港推出KeeTa外卖平台。
利用补贴、履约效率、算法与运营优势,KeeTa仅用一年时间便跃升为当地单量第一大外卖平台。
这边刚摸到了出海门路,美团出境团队就赶到了沙特。
相比香港,人口超过3500万的沙特,有着严格的劳工法规和高交通成本。
但整个中东北非,沙特可能是唯一一个市场规模足以支撑美团"零售+科技"战略的地区。
03
关于基本盘
早在2021年,美团就提出了“零售+科技”战略。
进入2024年,这战略方向已经进入深化阶段。
核心战略之下,出境业务雄心勃勃,国内本地基本盘表现如何?
就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而言,美团显然稳住了阵脚。
新业务经营亏损同比收窄45.2%至28亿元,核心本地业务利润微增,但仍然是铁打的护城河。
其中外卖业务年活跃用户增至近5亿,中高频用户的交易频次同比提升。
特别是“拼好饭”业务在Q1的日均单量已接近外卖整体订单的10%,成为推动增长的重要因素。
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美团起家团购,但长时间以来,“到店”业务才是美团生意的利润基石。
想当年,美团外卖的经营利润率只有 6% ,到店酒旅则是高达 40% 以上。
到店团购,是利润更可观的高频赛道,难怪抖音便要瞄准这块进攻。
抖音在美团转向外卖闪购的间隙,切走本地生活的一块肥肉。
资本市场一度怀疑行业格局要改写。
2024年开年,曾经是美团在资本市场上的至暗时刻。
1月份,股价跌破上市发行价69港元,2月份进一步下探到61港元,达到了2019年8月份之后的最低点。
“抖美本地生活战争”,是 “残酷并且煎熬的堑壕战”,也是到店团队的 “斯大林格勒之战”。
这不仅涉及管理层和团队作风改良,还关乎用户和商家深入沟通。
美团急切重拾“弯腰捡钢镚”的“低价”体系。
它身上的那股劲,总是让人联想到国人骨子里的那种坚韧。
本地的概念听起来很大,但本质是由每一个扎根在中国街巷的连锁便利店、街边小超市和个体工商户组成。
这个市场极度分散,服务也非标准化。
美团不仅需要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对比不同地区人群的消费习惯和生活特点。
同时,要与本地商户建立合作,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支持。
而这无疑增加了运营的复杂性和成本,导致“薄利”甚至“赔钱”。
社区团购如此。外卖、单车、充电宝更是如此。
美团想利用一系列高频次但利润较薄的服务吸引和保持用户。
然后通过其他业务维持微利,保持飞轮运转。
这些业务,是可以根据发展阶段做调整的。
比如疫情期间,线下商业生态大面积停摆,严重拖累O2O平台的“到店”业务。
但“到家”场景迅速壮大,成为长期的刚需。
于是,美团的注意力就聚集到了后者——扶持前置仓、美团闪购、社区团购。
美团的业务侧重,好比房间软装,是容易改变的。
然而强大的履约服务能力,就像是框架地基是一开始就深扎进去的。
引用王兴的话说,“大多数人以为战争是由拼搏组成的,其实是由等待和煎熬组成的……”
美团已经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同城即时配送网络。
根据财报数据,2023年美团即时配送交易数达到了惊人的219亿笔,同比增长23.9%。
供给端,根植于千万商户的数字化能力,需求端,牢牢盘踞在“吃”这块基本盘。
独霸国内餐饮市场多年,用户也早已形成“吃喝玩乐上美团”的习惯。
这是由配送体系、商家资源、店铺评价体系和用户习惯构成的坚实基础。
这种长达十几年的系统性工程,其实不容易被复制。
美团模式太重太苦了。
时至今日,没有一家竞争对手,能自建配送体系。
抖音意愿强烈,但最终也未能成型。
而且不同于美团的“人找货"模式,离消费决策更近。
采用的"货找人"模式的对手平台,用户粘性和复购率往往不足。
换句话说,用户去美团,就是来找吃找住的,花钱很容易。
但到抖音,用户可能团了很多券,但总是忘记用。
据中泰证券测算,抖音的推送式团购核销率仅为50%-60%;
而以搜索为主的美团,搜索核销率则在90%以上。
04
巨头财经的思考
关于科技力
要怎么形容现在的美团呢?
单纯来这里找吃的,肯定就已经过时了。
这几年,业界之所以喜欢用“没有边界”“无限游戏 ”来界定美团。
那是因为美团逐步把自己覆盖到了“本地生活”这个消费服务场景的各个方面。
但零售,科技这个词在美团一直有着很重的分量。
在美团成立十周年时,创始人王兴在全员内部信中表示:
“新的十年,我们会在科技研发上加大投入,让科技更好地普惠产业发展。”
近几年,美团的科技布局速度肉眼可见地加快了。
有媒体统计梳理,从2023年1月-2024年2月,美团一年投了数十家科技公司。
研发机器人的,搭建大模型的,做自动配送的….
这些都能作为美团现有业务的补充。
让AI去做需求和运力的匹配,进行订单指派、路径规划、优化骑手送餐时间算法….
餐饮外卖、酒旅和到店,美团的这些业务都是可以靠科技驱动的。
“美团是一家科技公司”。
王兴如是说。
来源/巨头财经(ID:jutoucaijing)
主笔/脱落酸
文章架构师/毛自聪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