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电商没出手,为何抖音钱包对“快递”下手了呢?在“进军”快递领域上,抖音究竟走的是哪一条路?
2025-08-23在行业同质化竞争本质未改变的情况下,价格战很容易在监管注意力转移后卷土重来。
2025-08-23极兔云仓作为云仓领域的“后来者”如何弯道超车?在中国快递最大的“产粮省”广东,我们看到了“冰山一角”。
2025-08-23随着高院关于社保司法解释的出台,被欠缴社保的劳动者终于披上法律铠甲,餐饮与食材供应链行业企业却面临盈利与合规的双重考验。这场牵动千万从业者生计保障与劳动权益实现的深度角力,正悄然重塑着行业的生存逻辑与竞争格局。
2025-08-23价格越低,订单越多,利润越薄,服务越差——物流行业这场“永不停歇”的内卷游戏,还要卷多久?
来源/副驾驶(ID:gh_553248d55828)
作者/潘跃东
从快递小哥的派费到整车运输的压价逻辑,从平台撮合的“看起来很智能”到干线司机的“越跑越亏”,内卷不只是结果,更是一套被默许、被放大的行业结构病。
但最近,国家不再沉默,从派费红线到平台监管,反内卷的信号越来越明确。
你以为这是打击价格战,其实是在拯救行业底层逻辑。如果继续靠“压司机、压价格、压系统”来跑赢竞争,那不是战略,那是慢性自毁。
这一次,该换条活路了。
市场竞争不能变成互相挖坑,内卷是行业的慢性病,只有走出“赔钱换市场”的迷信,才能真正把物流行业做成“科技型 + 服务型 + 数据型”的现代服务业。
01
什么是“内卷式竞争”?
简而言之,它是一种“拼命投入却没有结构性增长”的零和博弈”。
表现为:
降价 → 再降价 → 免费送 → 赔钱干活;
卷人力、卷价格、卷服务时长、卷到极致还要卷管理成本;
没有人退出市场,大家都在卷,行业整体却越来越“穷忙”。
在物流行业中,“内卷”的典型表现包括:
表现 | 实质问题 |
---|---|
单票收入持续下降 | 压缩末端配送人力、损害快递员利益 |
快递柜免费存放时限缩短 | 转嫁成本给用户 |
小企业不计成本杀价揽货 | 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下滑,服务能力下降 |
平台过度竞争 | 垄断苗头、劣币驱逐良币 |
02
物流内卷式竞争的五大危害
靠赔本抢客户的企业生存了下来,而那些老老实实算账、提升服务的企业被“卷死”。
长期结果:
高质量服务公司无力生存;
投资研发、数字化、员工培训这些“正向成本”无从发生;
整个行业陷入“价格低 → 收益低 → 服务低 → 客户更不愿付费”的恶性循环。
内卷的第一受害者,是一线干活的人。
比如快递员派费被一再压低、调度员长期超负荷、干线司机收入不升反降,
企业靠“压人”来降低成本,本质是不可持续的剥削模式。
内卷下,大家都在追“本季度指标”,谁还愿意做长期投入?
系统不上了,数字化搁置;
培训取消了,组织升级没预算;
技术试点没落地,老板怕“搞不好又亏钱”。
最终造成:行业技术水平停滞、服务模式老化。
企业只顾抢单、不顾规范,甚至出现偷运、漏报、规避监管等行为。
内卷带来的“价格暴力”使得合规成本变成“负资产”,违法成本变成“业务手段”。
国家监管部门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来兜底,整个行业陷入“靠监管维稳”的被动状态。
用户看似得了便宜,实则损失了服务质量、安全保障与长期选择权。
快递延误、物品破损、丢件理赔难、信息泄露多,长期来看,客户信任流失、付费意愿下降,将拖累整个行业的商业可持续性。
03
为什么不能放任“市场充分竞争”来自然调节?
但在成本结构高度同质、进入门槛低、退出机制滞后的物流行业,现实是:
不劣也死,劣也不退:哪怕企业赔钱,也靠融资、补贴、压供应链活下去,形成“僵尸企业”生态;
价格战被平台算法放大:一些平台通过算法操控派单价,使市场竞争失去自发调节能力;
劣质服务难被识别:用户端对服务质量感知弱,低价企业更易获客;
资源错配、行业失衡:技术型、组织型、效率型企业反而退出,行业竞争力下滑。
这不是市场失灵,而是市场长期不优化结构的结果。
物流是基础设施行业,关系到供应链安全、民生保障、产业链协同;
一旦行业集体利润下滑,就会影响交通设施投资、技术创新、就业稳定性;
国家必须以“可持续 + 合理收益 + 公平秩序”为目标,设定基本行为规则。
错误理解 | 正确理解 |
---|---|
反内卷 = 禁止价格竞争 | 反内卷 = 反对恶性价格倾轧,支持有质量、有差异的竞争 |
放任市场就好 | 结构性失衡不能靠市场自己调节,需要政策引导与合规护航 |
降价是消费者利好 | 短期利好,长期损害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
04
顶层已定调,
继续“内卷”的企业就是逆风飞行
2025年7月国家邮政局:严禁末端服务压价、压派费、违规竞争;
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出台“货车司机权益保障”系列行动计划(包括运价透明、信息对称、运力匹配机制);
市场监管总局推进《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二选一”“强制搭售”“隐性费用”均被纳入红线。
换句话说:
以前是“默许你卷”,现在是“看你还卷”,再下去就是“整治你卷”。
而平台如果仍以“用算法压价 → 转嫁风险 → 挤压从业者”为主要商业路径,那就是在和政策红线对撞。
05
你卷得越狠,行业信任破得越快
像某帮,某拉拉这类的网络货运平台,过去几年持续被司机群体投诉:
运价越来越低;
服务费越来越高;
客户付款周期越来越长;
平台规则“越来越向大客户倾斜”;
数据不透明,“被卷感”极强。
这种结构最终导致什么?
信任崩塌。司机不上你的平台,货主只看价格,平台沦为“信息市场+割韭菜工具”。
最终平台自己也会陷入这三个死局:
死局 | 后果 |
---|---|
无忠诚用户 | 司机不再绑定、货主一单一比价,平台获利能力急剧下降 |
无品牌溢价 | 卷到极致,平台不值钱,只剩价格战 |
无技术护城河 | 算法只是压价的工具,无法转化为高质量运力调度或组织能力 |
简单说:你用压价换来的不是壁垒,而是快速透支。
06
与政策背道而驰者,
不是“卷赢了”,而是“自埋地雷”
不断压运价;
不给司机定价权;
用补贴吸引货主,用“羊毛出在羊身上”坑司机;
那你就面临以下“结局三选一”:
被舆论反噬:一旦司机群体集体曝光,“黑平台”标签一旦贴上,很难撕下;
被监管约谈或整治:政策已给出预警,再踩就是典型样板;
被用户抛弃:司机宁愿找“贵但公平”的平台,也不会再用“便宜但坑多”的系统。
这需要几个关键认知转变:
旧思维 | 新范式 |
---|---|
压价赢市场 | 服务赢口碑、组织赢效率 |
平台赚差价 | 平台做赋能、做撮合价值 |
流量红利 | 信任红利、数据红利 |
司机是压缩对象 | 司机是平台资产,是流动的品牌前线 |
现在还在靠压价卷司机的企业,迟早不是被政策点名,就是被用户抛弃。
越早放下“便宜就能赢”的错觉,越早走上结构性进化之路。
来源/副驾驶(ID:gh_553248d55828)
作者/潘跃东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