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打造“新标品”构建竞争优势
2025-07-08大消费平台之战。
2025-07-08如何突破“乡愁经济”的圈层,真正进入海外主流消费体系。
2025-07-08钟声之后的长线博弈力量
2025-07-08来源/新零售(ID:ixinlingshou)
编译/松柏
在高度成熟的日本便利店市场,三强鼎立的格局早已固化。
截至2025年初,全日本约5.7万家便利店中,7-11以近38%的市占率独占鳌头,全家与罗森合计市占率超过50%,形成绝对垄断。而位列行业第四的是永旺旗下便利店MINI STOP,其拥有1800家店铺,市占率不足3%,单店日均销售额约2.12万元人民币,远逊于7-11的3.45万元和其他两强(全家和罗森)2.85万元的平均水准。
面对市场份额萎缩、品牌边缘化的现实,MINI STOP决定重启成长引擎,以“快餐专业化+生鲜差异化”双核策略为突破口,推出“新复合店”业态模型。
但在强者环伺、增长近乎停滞的市场中,MINI STOP的这一步棋,真能走通吗?
01
日系便利店进入“第二成长曲线”竞争
近年来,日本便利店行业正迎来一轮新的结构性转型。
随着门店总数逼近饱和、高频消费场景趋于固化,行业主力品牌纷纷踏上“第二成长曲线”的探索之路:以生鲜、熟食、家庭消费为核心,尝试打破“即食型便利店”旧框架,走向“微型超市+快餐”的复合型进化。
2024年2月,7-11在千叶县推出了首家“SIP商店”,以超过两倍于标准店的销售面积、5300个SKU的商品阵容,以及超市化的陈列布局,尝试整合伊藤洋华堂的生鲜能力与便利店系统运营的高周转优势。这家“实验门店”大胆引入蔬果、肉类、冷冻食品等鲜食品类,同时保留熟食快餐区域,并首次测试家庭导向型动线设计与商品组合。尽管其官方定位仍为“便利店”,但在消费者端显然已向“食品超市”靠拢,被视作“下一代便利店”的雏形。
SIP商店内部图
与此同时,罗森也不再满足于将“生鲜”囿于子品牌“罗森100”之内,而是逐步将其低价果蔬、冷冻食品等商品体系引入主力门店。2025年起,罗森更新自有品牌架构,推动商品从“便利性”走向“品质化”与“多层次消费提案”,并大举扩充鲜食与厨房制作类商品,门店布局和陈列方式也朝着“准超市化”演进。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场便利店“超市化”的浪潮背后,实则反映出三重逻辑变化:
其一,是消费需求的转变。在通缩阴影渐退、家庭消费回归的背景下,“即食”不再是唯一刚需,兼顾即食、即烹、即储的“全日型”商品结构更具吸引力;
其二,是坪效模型的重构。面对单店收入增长瓶颈,各品牌试图通过扩大品类、提升客单价与购买件数来获取边际增量;
其三,是竞争结构的洗牌。食品型药妆店、My Basket等“都市型微型超市”对传统便利店造成挤压,后者若不进化,势必被边缘化。
在这样的行业语境下,曾长期处于“主流之外”的MINI STOP,也选择重启新一轮战略升级。继2024年5月开出首家“新复合店”后,时隔一年再次推出第二家同类门店,试图以“快餐强化×生鲜扩充×数字化接入”为三大支柱,打破自身对“快餐·便利店”路径的依赖,切入竞争日益激烈的家庭消费市场。
02
MINI STOP打造“新复合店”
MINI STOP首家“新复合店”位于东京神田锦町,在“快餐+便利店”的原有组合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生鲜”商品的输出,并全面接入OMO(线上线下融合)数字生态,以打造适应消费新常态的差异化业态。
MINI STOP首家“新复合店”布局图
这家“复合型”商店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将快餐柜台移至入口处,形成以“专业快餐”为重心的视觉焦点。顾客可通过自助终端或APP完成下单,由员工在半开放式厨房制作现吃商品,实现“快速+定制”并行的混合服务形态。核心菜单则围绕“值得复购的健康快餐”定位,推出全麦胚芽热狗、蔬菜玉米卷、罗勒鸡肉乡村面包等新品。整体来看,快餐类商品的目标销售占比被提升至25%,较此前提升约10个百分点,足见其战略地位。
第二,商品结构同步“超市化”,实现“一站式、短时购物”的便利价值。具体来看,永旺自有品牌“TopValu”商品SKU数接近1000个,占比提升至30%以上;生鲜品类丰富度显著提升,共配置120个SKU,含蔬菜70个、肉类30个、水产20个;冷冻食品扩充至原来的3倍,涵盖简便餐、配菜、主食、冰品等多个品类,以应对居家囤货与即食化并存的消费趋势。
此外,门店全面导入自助结算系统与无现金支付环境,从空间动线、陈列逻辑到结算流程,均围绕“短时高效”重构,试图建立便利店版的“精简型My Basket”。
第三,借助APP接口,加速OMO(线上线下)融合,构建“场景不设限”的便利零售。门店外部设置取货柜,内部提供商品二维码,用户可通过APP进行下单、预约、配送、优惠券接收等多种操作。同时,公司还将试点基于消费数据分析的会员分级制度,通过精准营销提升复购率。
这家店还聚焦三大数字化业务板块:电子商务(EC)平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快速商务(QC)即时配送服务的场景化应用,以及面向企业客户的B2B职场订餐解决方案,并计划以此为模板,逐步导入至60家新店与100家改造门店,实现全店铺的模块化改造。
03
业绩亮眼,MINI STOP加速复制
继首家“新复合店”取得销售双位数增长后,MINI STOP于2025年5月在总部所在地——千叶县,正式开出第二家同类门店“千叶中央新田町店”,定位更清晰、商品结构更丰富,标志着“快餐+便利+微型超市”三位一体模型从概念试验走向可复制阶段。
该门店距离JR千叶站步行仅10分钟,销售面积达180平方米,较MINI STOP标准门店明显扩大。
不同于首店“产品逻辑”优先的探索路径,第二店更注重场景完整度与顾客体验的落地。例如,店内配置更完整的果蔬、肉类、冷冻品等生鲜商品区,SKU数整体提升20%以上。冷冻柜门从常规的2扇扩展至8扇,重点强化家庭用饮品(如2L装水)、便捷主食、冷冻点心等品类。
一位居住在附近的40多岁女性顾客表示:“走到(千叶站)附近的超市太麻烦,在家附近的小店能随时买点所需,真是太方便了。”她一次性购入了地瓜、香蕉、鸡蛋、吐司等,消费金额超过2000日元(约合100元人民币)。这类“小份额、高频次”的采购场景,正是MINI STOP试图锁定的核心需求。
门店进一步强化“即食+现制”的组合策略。原本以炸薯条、圣代冰淇淋等小吃型商品为主,如今则增添了可作为主食的热狗、法式吐司等新品类。店内还提供分量充足的手工便当,旨在强化一站式消费体验。小瓶装饮料价格下调,以此促进消费者在购买快餐、甜点或便当时的“捆绑消费”。
运营结构方面,门店精简有人收银台至1台,配备3台自助结算终端,并全面导入无现金支付系统,以降低人力配置、提升周转效率。配合新布局,空间动线进一步优化,以“热食靠前、生鲜靠墙、快购靠中”策略串联消费动线,突出MINI STOP特有的“快餐核心”结构辨识度。
根据官方披露,首家门店日均销售额相比改装前增长36%,营收高出全店平均70%~80%,几近翻倍。在此基础上,千叶中央店被赋予与首店同等的KPI目标,承担“销售-模型-管理”三重验证任务。
MINI STOP商品本部长奈良部美雪表示:“我们正在通过不断试验找出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要素,并将借助永旺集团的物流网络,逐步拓展成功经验。”
来源/新零售(ID:ixinlingshou)
编译/松柏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