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竞争抢存量,放开限收抢增量,几乎成了今年头部快递企业淡季的常规打法,内卷战有进一步升级的风险。
2025-07-22八百里加急,为了奶茶?
2025-07-22无人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更好的工具和帮手,不会取代人,只会取代不会使用的人。
2025-07-22拼多多引领“电商西进”的步伐继续深入:推出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减免政策,商家仅需承担商品从工厂发往中转仓的运费,更进一步降低了西部地区消费者拼购门槛。
2025-07-20八百里加急,为了奶茶?
来源/副驾驶(ID:gh_553248d55828)
作者/李跃涛
在一场政策与资本双向奔赴的低空经济大潮中,无人机物流似乎成了“天降伟物”的首选工具。
它掠过城市楼宇、穿越崇山峻岭、越过一切地面交通障碍,稳稳降落在收件人的脚边。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急、这么贵的无人机送货,究竟送的是什么?是圣旨吗?
在河南安阳,一条贯穿山区的“无人机邮路”悄然开通,取代了过去数小时的绕山送货之路——让物流最后一公里像宫廷急件般“飞”到了村口。这不仅是一次山区配送效率的提升,更是一次高调的行业信号:低空经济真的来了,真的能飞,真的开始送“东西”了。
但问题是,送的到底是什么?是抗生素?是疫苗?是机密文件?还是……奶茶烧烤?难道,八百里加急是为了不让芝士奶盖塌掉泡沫?
01
八百里加急,为了奶茶?
低空物流的故事,有时比科幻小说还天真烂漫。
从美团在深圳拿下全国首张“低空物流全境覆盖OC”牌照,到京东在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无人机物流试点,官方数据不断在宣告“商业化提速”。甚至有地方政府专门为无人机配送开辟“低空走廊”,就差没装个红地毯。
然而,真实的“物流物品清单”令人沉思:
四川某试点地区送的是串串;
上海某住宅区的“空投”是轻食沙拉;
某平台专为写字楼开发“空中饮品通道”,送的只有奶茶。
让我们再次回忆历史:古代“八百里加急”传的是军令与皇旨,而我们今天的无人机物流,送的是芝士奶盖与鸡爪。“快”倒是快了,但“重不重要”这回事,似乎还没人认真问过。
02
谁在为无人机起飞买单?
试问,一个飞行平台、调度系统、专属空域、智能避障、动力系统、飞控系统配置完整的无人机出动一次,要烧掉多少钱?如果这趟飞行是为了送一杯19元的奶茶,我们是否正在用航天级配置,服务消费级焦虑?
目前,几乎所有无人机配送试点项目都处于“政策驱动+资本补贴+品牌营销”的模式。按照2025年最新的证券研报披露,美团的低空物流飞行已完成超15万架次,看起来数据可喜,但其盈利模型仍未跑通,尤其在中低密度区域,单位配送成本高达地面快递的4~8倍。
简而言之,这是一场“花别人的钱、送自己的货、做公众秀”的三赢游戏——只要没人问“挣没挣钱”。
03
医疗与应急,是无人机最后的避风港
在一片“好飞但不挣钱”的质疑中,仍有三类场景默默撑起了低空物流的正当性。
河南安阳无人机邮路、贵州悬崖村医疗样本转运、云南高原疫苗补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面对山路崎岖、地形阻断、运输成本高企的问题,无人机可以将配送时间从4小时压缩到40分钟,大幅提升医疗响应效率。
例如,Zipline在非洲卢旺达已运营超过10年,为偏远地区送达血液、疫苗等物资超100万次。中国企业如中电科、迅蚁科技也正试图复制此类“公益+政采”模式,转向“基础设施式服务”。
这时候,无人机送的东西不再是商品,而是“生死关口”。
在珠三角、长三角的部分工厂群,已经出现了“厂对厂”低空物料飞送需求。例如某芯片代工厂因模组延迟,决定用无人机从邻厂抢送部件,全程3公里,空中飞行6分钟,比地面省下20分钟。
这里的逻辑类似“空中传送带”:运输量小但价值高、时效极强且任务密集,刚好绕开无人机载重低、航程短的“原罪”。
中国有近7000个有人居住的海岛与数万座大山,是“传统物流的盲区”。在舟山群岛、海南文昌、广东阳江等试点区域,无人机承担起送药、送课本、送考试试卷等基础任务,成为公共物资的最后保障线。
据粤开证券预测,到2030年,全国低空物流将在偏远地区形成一个每年千亿级的细分市场,虽不炫技但极稳健。
04
送的不止是货,是技术闭环和政绩焦虑
低空物流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新场景”,更是一个连接飞控系统、电池动力、导航通信、结构材料、政策协同等多条产业链的“新枢纽”。
从研报中可见:
亿航智能与国轩高科合作开发EH216电池方案,打造高能量密度eVTOL无人机;
沃飞长空与东方希望集团在成都落地“低空候机楼”,意图复制机场生态于写字楼;
广电计量、华测检测等第三方检测机构正切入“无人飞行器的可靠性认证”。
“送货”本身不是目的,是这场系统工程的技术验证手段与话语权工具。一旦跑通逻辑,后续应用包括:
城市空中摆渡;
高密度商务区空中接驳;
高铁站与机场的“最后一站”。
简言之,是从“送货”飞向“送人”。
而各地政府之所以积极配合,原因很简单——低空经济是被写入“十四五”纲要的战略新产业,是GDP增长之外新的“平台型政绩空间”。哪怕现在飞的是奶茶,也不妨碍他们相信未来会飞出“城市空中经济圈”。
尾声:我们为何仍需它飞?
你可以嘲笑它的低效、它的烧钱、它的作秀,但你不能否认它正在训练中国的飞行系统基础设施。就像高铁之初也曾因“票价高”“没人坐”而备受争议,低空物流也可能只是“超级飞行交通网”的第一张测试纸。
只是,希望我们能在奶茶和试卷之间,真正找到一个能支撑它飞下去的经济模型。否则,等它飞不动了,掉下来的不是机器,是这波躁动背后的幻想泡沫。
所以问题又回来了:你,真的有东西值得它“八百里加急”吗?
来源/副驾驶(ID:gh_553248d55828)
作者/李跃涛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