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洞察:“最先一公里”的冷链攻坚战

物流指闻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   2019-11-20   |   0 0

冷链物流疏通农产品“最先一公里”梗阻

田间地头一个个冷库,国际物流一厢厢冷柜,让农产品外销半径扩大,实现错峰销售提高收益。作为农产品进城的“大动脉”,不断发展的冷链物流惠及越来越多的农户,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在巩固脱贫成果中的作用愈发明显。

然而,当前在中西部地区农产品采收入库“最先一公里”上,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数量不足、果蔬产品损耗大、基层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等问题。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农村冷链物流建设还需从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标准、精准“补短板”等方面发力。

01

山里蔬果上了大江南北餐桌

冷链建设不仅有效延长农产品市场周期,推动果蔬、海产品、肉类产品上行,调节了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还延伸了农产品产业链条,从而增加农产品收益,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上世纪八十年代,地处湖北省武陵山区的长阳县火烧坪、乐园等地率先规模种植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最初只卖到宜昌,随着种植规模和产量成倍增长,菜多得吃不完。菜农老覃说,眼睁睁看着上好的鲜菜囤在地里,卖不上价,让人痛心。

严峻的形势倒逼人们开拓外地市场,建设冷库,扩大销售半径。如今,长阳高山蔬菜的最远销售半径达到1500公里,综合产值超过20亿元,10多万农民依靠蔬菜产业增收脱贫奔小康。

2017年初至今年4月,贵州省累计投入38亿元建设冷链体系,建成冷库722座,投运冷链运输车辆1281辆,助推“黔货出山”。统计数据显示,在不断完善的冷链体系支撑下,贵州省农产品外销率从2016年的10%提升至2018年的23.4%。安顺韭黄、黔东南莲花白将原有300公里的销售半径,延伸到山东青岛等城市。

革命老区广西百色是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每年蔬菜产量约270万吨,其中150万吨左右用于外调;上百万吨的水果产量,外运比例也超过三分之一。近两个月,芒果、香蕉、猕猴桃等水果陆续上市,一趟趟“百色一号专列”满载着这些新鲜果蔬,经过长途跨省冷链物流,运抵北京等地。

百色一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永晨介绍说:“专列已实现每月不低于3列常态运营。相较于汽运高峰期,铁路冷链物流成本降低30%,第一时间让北方消费者品尝到新鲜的南方果蔬。”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些藏在深山的蔬果凭借冷链物流上了外国人的餐桌。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期间,10万只小龙虾通过中欧班列(武汉)运到莫斯科,当地的进口商通过线下渠道将小龙虾送入当地餐馆和酒吧。

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雷称,冷链化是中欧班列的发展趋势。自2016年中欧班列(武汉)首次采用冷链技术以来,小龙虾、宜昌柑橘等中国农产品被运往欧洲。

“我们去年出口柑橘3万多吨,价值2.1亿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湖北星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王恩珍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客商越来越多,物流越来越便捷,柑橘出口量逐年递增,为农民打开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02

“三多三少”暴露短板

尽管冷链物流建设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已经逐渐铺开,山区农特产品出山通道基本打开,但是冷库建设空间布局不平衡以及冷链物流人才的缺失,导致生鲜农产品在“最先一公里”上损耗较高。

在总量上,东部多,西部少。

总体来看,西部地区冷库与冷链车总量不足,与迅速发展的农村脱贫产业不相适应。以贵州为例,2017年至2019年4月,全省社会累计投入冷链体系建设资金38亿元,建成冷库722座,冷库容量120.57万吨,但仍无法满足逐年增多的果蔬产品需求。

贵州省威宁县果蔬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顺雨介绍,近年来,威宁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易地蔬菜产业扶贫基地”,目前,5.1万亩土地种上了以白萝卜、莲花白、大白菜“三白”为代表的高山冷凉蔬菜,有效地带动当地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增收。

“但是,调整后的农业产业亟须一批冷链物流配套设施来支撑,目前威宁县共有28个冷库,容量6000吨,而威宁县每年需要打冷外销的蔬菜有200万吨,现有的冷库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李顺雨说,“按照规划,明年威宁县即将达到年产打冷外销蔬菜300万吨,冷库容量必须达到15000吨以上,增加冷库建设迫在眉睫。”

在结构上,菜篮子多,菜园子少。

冷库建设空间布局不平衡,城市多农村少,城郊多基地少,运营成本高,导致果蔬产品在“最先一公里”上损耗较高。

有数据表明,我国一年因为采收不当、采后处理技术落后、贮藏条件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损耗的果蔬产品超过1亿吨。果蔬等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0%至30%,而发达国家仅为1.7%至5%。业内人士表示,这一问题主要出在“最先一公里”上,农户、企业对果蔬采后保鲜认识不到位,贮藏和运输管理技术匮乏。

在人才上,需求多,供给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在《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回顾与2019年趋势展望》一文中提出,冷链行业缺乏制定战略、运营管理和掌握冷链专业技能的人才,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2018冷链行业人力资源报告》显示,当前冷链物流行业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操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不足2000人。

在京东冷链从事相关工作两年的一位员工说,冷链物流对技术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冷链运输设备运营以及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都需要专业人才。“而冷链物流人才招聘却很难,我们去年有一次招聘2名冷链物流人才,3个月都没有招到合适的,对我们当时正在实施的项目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他说。

03

精准让农产品保“鲜”

梳理发现,近期以来,已有多个支持冷链物流产业的政策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到,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日前发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也专门提到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发展、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等内容。

2016年以来,重庆市利用中央财政2亿元专项资金,积极推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冷链物流标准项目,通过着力源头补短、中间整合、终端发力三个环节,构筑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先后出台《保鲜花椒冷链作业规范》、《动物性火锅食材冷链物流作业操作规范》、《重庆脐橙冷链物流作业规范》等冷链物流团体标准,并在有关骨干企业应用,取得一定效果。

政策红利下,标准化、信息化也成为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随着市场需求提升,冷链物流将上升到智能化、一体化服务等领域,需要不断完善中间环节,提升冷链信息化水平,培育冷链物流主体。”湖北宜昌市物流业发展中心主任任小军说。

与此同时,在行业标准方面,业内人士建议,发挥重点冷链物流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作用,通过加强合作研究,制定、实施重点果蔬、生鲜肉制品、水产品等产品的温度控制标准,让冷链物流及冷库建设“有章可循”。

“冷链物流对技术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冷链运输设备以及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的建设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完成。”一些受访人士建议,高校、企业可瞄准冷链物流领域,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等专家建议,加强冷链物流的整体性建设,推动冷链物流的引导性投资、示范性投资,促进龙头企业在智能骨干网络中的建设,推动冷链物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区块链“四链合一”。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蒋成、王贤、徐海涛、许雄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0

0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物流指闻微信公众平台
更多深度策划、最新资讯、行业报告、现场视频,欢迎在微信中搜索“物流指闻”,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将行业收录指尖。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

汉森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208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