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的“困局”,外卖“解法”能破?
2025-09-04不是所有上路的人都准备好了方向盘。
2025-09-04“智驾接龙”模式的规模化应用,已不再是物流行业里某家企业的局部创新,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质生产力。
2025-09-04安能半年赚4.76亿!“红海”里杀出“快运之王”
2025-09-04来源/副驾驶(ID:gh_553248d55828)
作者/潘跃东
在“绿色转型”成为主旋律、“新能源”被写进国家战略的今天,中国的公路货运正被一场名为“电动化”的浪潮迅速重塑。各类政策密集出台、平台偏好日趋明显、重卡广告连篇累牍地喊着“每年省两万”的小算盘,看上去这是一次全行业的集体进阶。
但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认真数一数那些真正跑赢电动化的企业,你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这场跑步看似全民参与,实则起跑线早就划好了——有些人不仅在起跑线前,还已经绑上了火箭推进器;而另一些人,还在找厕所的时候,发令枪已经响了。
这不是一场公平的赛跑,它更像是一次精英驱动的资源整合游戏:赢家被政策选中,炮灰被趋势裹挟。
01
电动化热潮的真相:
不等价于全民受益
利好落地的节奏和覆盖面,压根不是“全网通用”。
大型物流企业,尤其是背靠央企、地方国企或产业龙头的玩家,天然拥有政策解读力、资源获取力与财政承受力。他们有专人跑文件,有团队专注碳积分交易,有专项资金试错新技术,买得起电动重卡,也熬得起初期的配套不完善。
而你让一个十几辆车的车队老板去申请新能源专项资金?他还在苦于理解“碳积分”到底是不是微信步数换现金的升级版。
说白了,大企业拿的是政策脚本,中小企业靠的是朋友圈转发的“内推秘籍”。
红利不是没有,只是通往它的路上有人坐高铁,有人还在走夜路。
过去一年,物流行业关于电动化的热词不断刷屏:
“重卡充换电”
“平台优先派新能源车辆”
场站新能源绿色通道
“新能源车每年省两万”
“双碳目标、绿色货运试点”
看上去,这是一次产业升级的黄金机会。但落到地面,你会发现这场转型更像是一次结构性的资源重分配。
大企业、平台公司、国企物流、制造业龙头的物流子公司,一边建站点,一边拿政策,一边套融资,边跑边把规则写进自己的操作系统。
他们不是响应电动化的召唤,他们是主导电动化的节奏。
而那些被称为“散户”的中小物流企业,乃至个体车老板,他们的入场方式多半是这样的:
“听说场地最近只能新能源车进了,我们不换车大门不让进。”
“销售说月底补贴就没了,抢紧买一台,先上车再说。”
“别人都换了,我们不换,是不是就落伍了?”
说白了,不是他们想转型,而是他们怕不转就被淘汰。
02 赢家不是跑得快, 而是起点高、信息全、资金厚
我们来还原一下赢家的画像:
平台型企业:提前建好充换电站,控制算法分配,新能源车队优先接单。
制造业巨头:把自营物流剥离成市场化公司,用电动化重新构建成本优势。
政策资源型企业:地方国资加持,一边做示范项目,一边拿财政补贴。
他们看似也在跑,其实是在主场刷积分:
别人是“花钱买车”,他们是“花钱买生态”;
别人是“省两万”,他们是“赚两亿”;
别人是“投机转型”,他们是“谋划系统升级”。
他们的电动化,是“可控的、结构性的、有反馈闭环的”。
03 而炮灰是谁? 是被“趋势语言”逼上赛道的人
电动化的炮灰,往往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靠朋友圈了解政策,不懂算账就上车
没有算过TCO(全生命周期成本)
没掌握补能设施覆盖情况
没培训司机适应新能源运营
不是“战略参与者”,而是“恐惧决策者”
害怕落伍
害怕拿不到单
害怕没了政策机会
组织能力跟不上技术节奏
新能源车买了,但调度系统还是老方法
司机不适应,车队怨气大
维修成本高,补能困难,算下来不如柴油车省心
他们以为电动化是“跳出红海内卷”的救命绳,结果发现是加速内卷的缠绕链。
他们以为自己上的是“绿色科技快车”,结果发现自己成了新能源生态试验田里的小白鼠。
04 电动化焦虑: 一场“谁都不敢慢”的转型内卷
真正残酷的是这四个字:不敢慢。
中小企业不是没有判断能力,而是没有节奏选择权。在平台算法、客户要求、政策风口的多重裹挟下,他们只能跟着节奏硬上。
他们的电动化,不是“看准了走”,而是“没法不动”。
他们的恐惧不是“看不清未来”,而是“怕今天就没饭吃”。
这不是战略决策,这是焦虑投票。
05 你到底是主角,还是炮灰? 一张表看清自己在哪个轨道
给所有“电动化参与者”三张自检表:
判断维度 | 主角特征 | 炮灰特征 |
---|---|---|
成本认知 | 做过全周期TCO测算,有数据模型支撑 | 听销售讲“省两万”,没测算 |
信息获取 | 主动找政策、研究补贴、调研站点 | 靠销售、平台或群消息了解 |
决策动因 | 基于能力与节奏规划参与 | 基于“怕被淘汰”跟风转型 |
如果你三项中有两项偏右,那你要警惕:你已经在被“电动化焦虑”推着走了。
06 我们反对的不是电动化, 而是“筛选型转型”
没人否认电动化是未来。但我们必须清楚:如果这场转型的门票只发给头部玩家,补贴只下沉到产业园,配套只建在试点区,那它不会带来“全社会物流成本下降”,只会制造结构性资源集中。
它变成的是:
一种头部企业再造壁垒的机会
一种中小企业被迫内卷的加速器
一种以绿色为名义的经营分化机器
我们反对的是这种“表面转型,实则洗牌”的趋势。
07 如果真想把电动化跑成一场公平的接力赛……
✅ 政策制定者要做的是:
简化流程,让中小企业也能拿到补贴
区域均衡,换电/充电不只建在明星项目上
节奏分层,允许不同类型企业选择“适配路径”
✅ 企业参与者要做的是:
保持清醒:不做“恐惧型决策”
建立能力:不是先买车,而是先建模型
慢也可以,只要方向对、底子稳
08
你不是输在电动化,
而是输在“不认清自己能不能玩得起”
电动化是方向,但它不该是筛选赢家的手段。
这场跑步,不该是“谁先起飞谁胜利”,而应该是“谁能稳住节奏,谁就有资格走到终点”。
别急着问“别人都换了,我是不是也该换?”
先问问自己:
“我是主角,还是背景板?是驾驶员,还是道具?”
如果你连这点都看不清,那不是时代淘汰了你,是你自愿交出了方向盘。
来源/副驾驶(ID:gh_553248d55828)
作者/潘跃东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